-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05/20]
-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05/20]
-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05/20]
-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05/20]
-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05/20]
-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05/20]
广西壮族民歌演唱技巧探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各地区民歌蕴藏极其丰富,广西壮族民歌同其他少数民族民歌一样独具特特且广为流传。广西壮族民歌内容丰富、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多样化,融合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各地区民歌蕴藏极其丰富,广西壮族民歌同其他少数民族民歌一样独具特特且广为流传。广西壮族民歌内容丰富、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多样化,融合了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情感。民歌表演者的文化输出更好地为广西壮族民歌的发展带来外部吸引力,为广西壮族民歌传承与创新发展而服务。
一、广西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壮族人民集中分布在我国广西地区,该地区地貌特殊主要以山地丘陵性盆地为主。广西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且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壮族民歌具有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形式多样、曲调丰富优美、语言形象生动等艺术特征。壮族民歌的体裁,主要有山歌、小调、儿歌、叙事歌、习俗歌等。壮族山歌是极具特色的区域性音乐文化。壮族山歌有100多种调,多数以五言和七言山歌为主。山歌的演唱形式分为独唱、领唱、齐唱、重唱、合唱等方式,对唱为山歌的主要的演唱形式。
壮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歌唱的民族,“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乐”是壮族人民“好歌”的真实写照。壮族民歌的触角插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譬如出门用歌来走路,睡觉用歌当床铺,人们用歌问路访寨、迎宾接客,用歌寻偶择配。壮族民众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习俗。山歌可以用来传情达意,高兴时唱,悲伤时唱,人多时唱,独自一人时也歌唱。唱山歌是壮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人民用山歌唱爱情、唱亲情、唱友情。歌声中唱尽了壮族人的喜、怒、哀、乐,照亮了壮族人民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前进的道路。
广西壮族民歌是广西壮族地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同时期的劳动表现决定了广西壮族民歌的内容特点以及人文情怀。因此,在欣赏传统广西壮族民歌时,能通过简单的曲调,感受丰富的内涵和人生哲理,令人回味无穷。广西壮族民歌具有很强的传唱性,虽然以世代口头传唱为主,但并不缺少文学性和艺术性。壮族民歌具有寓乐于歌、寓教于歌的特点,把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去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广西壮族民歌的题材与内容,是由时代、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伦理、斗争、生息等决定的。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独特,包括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农耕百事等内容。反映了广西壮族人民悠久的社会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广西壮族人民政治文化教育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壮族民众在创作民歌的过程中,会吸收其他民众语言文化和文学素材,从而扩大壮族民歌的传唱范围,如叙事长歌《莫一大王》和《布洛陀》等,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被传唱,成为壮族民歌的经典之作。
二、广西壮族民歌的演唱方法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各地方的山歌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演唱方法与其他壮族地区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也存在各自的特殊性。壮族民歌唱法以传统原生唱法为主,由于广西各区域受到方言土语的限制,演唱形式和风格不尽相同,可将壮族民歌演唱方法大致分为真声唱法、假声唱法和真假声混合唱法三种。
(一)真声唱法
真声唱法是壮族民间日常演唱民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唱法,如桂西北地区的“大嗓”唱法。主要运用胸腔和口腔的共鸣,呼吸较深,声带全部振动或全声带边缘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自然形成发声。真声唱法所带来的声音和情感是最为真实的,声音铿锵有力,音质自然、结实、浑厚、洪亮。无论男声还是女声,这种较为自然的唱法在广西壮族民歌中最为常见。如山歌《二次得解放》《打铁歌》《招兵歌》等。由于唱法的限制,真声唱法在非高音区的发展和继承在当代广西地方戏曲中也十分常见。
(二)假声唱法
假声唱法是广西壮族民歌较为重要的一种唱法,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武鸣壮族山歌的“高腔唱法”,这种高腔唱法主要是指高音区假声的运用,是用假声带的震动以及头腔的共鸣形成声音。发声时,与真声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声发音的音调较真声为高,在演唱中假声唱法更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由于这种唱腔声音的起点位置放得很高,起音从硬腭后鼻处发出,后咽腔着力,使之达到声音高远、结实响亮,声音的张力较大,很富有穿透力,特别是在高山田野处演唱,共鸣效果更加佳。远处听悠扬绕音,仿佛歌者就在面前,声音清晰悦耳,自然淳朴、余音缭绕,毫无矫揉造作之意。
文章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qngbxyxb.cn/qikandaodu/2021/0213/616.html
上一篇:打造林业特色示范区的路径
下一篇:论广西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的生态主义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