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研究综述<im

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3 12: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广西位于中国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南与越南相邻,国内与云南、贵州、湖南和广东相连,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重要省份,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京和彝族

广西位于中国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南与越南相邻,国内与云南、贵州、湖南和广东相连,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重要省份,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京和彝族等12个,另有土家、蒙古、朝鲜、白、黎和藏等44个其他民族,故广西有着许多民族传统习俗,民族乐器更是不胜枚举,是我国重要的乐器库,其乐器因民族的繁荣发展而显得多姿多彩。近年来国内对广西民族乐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广西民族乐器的文献进行归类梳理,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同时对今后广西民族乐器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一、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综合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丰富多样。20世纪80年代,广西艺术学院杨秀昭、卢克刚等学者对广西民族乐器的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他们合著有《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考》和《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西卷》(副主编),他们发表的论文分别高达70多篇和60多篇,大部分都涉及到了广西民族乐器的研究,为今后对广西民族乐器的研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近年来对广西民族乐器的综合研究有:

由杨秀昭、卢克刚和何洪等合著的《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考》①杨秀昭、卢克刚、何洪、叶青:《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考》,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年版。是最早将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进行归类的著作,介绍了广西民族乐器的概况,探讨了广西民族乐器的律制,解读了乐器与民俗、民歌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其科研价值,同时将广西民族乐器归类为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和弦鸣乐器。其中,体鸣乐器有:棒棒、扁担、打猎棍、竹邦、捣击筒、竹杠、竹口琴、卡谁、床头琴、云板、沙滴、师刀、钖仗、三叉、碗锣、手锣、板兰、土锣、高边锣、狮子锣、云锣、马锣、芒锣、铙、铜鼓、铜馨、钟形、摇铃、铜铃;膜鸣乐器有:边鼓、猪嘴鼓、姜鼓、壮族大鼓、瑶族大鼓、八音鼓、侗族大鼓、苗皮大鼓、长鼓、蜂鼓、黄泥鼓、猴鼓、如咚;气鸣乐器有:角、海螺、长号、展道杆、树皮拉管、壮笛、塞箫、侗笛、嘎嗦、双箫、木叶、波芦、筚建、筚楞啰、稻杆笛、竹叶笛、四孔彝笛、筚多喝、拉篥、笔管、桐皮螺、啵咧、八仙、展积、贝咯卡展莱芭哈丁、嘎连、周咯卡展莱、展布莱、葫芦笙、芒茼、芦笙、合欢箫、竹膜管、田螺笛;弦鸣乐器有:竹筒琴、独弦琴、侗族琵琶、三线琴、壮族三弦、四弦琴、弹琴、苗族三弦、天琴、七弦琴、牛腿琴、嘎哈、葫芦胡、竹筒胡、土胡、骨胡、清胡、四弦胡、角胡、苗族二胡、彝族二胡。并且对以上乐器的特点、起源、历史、分布、形制、制作、乐曲和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国内对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综合研究还有《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西卷》①邓金如、杨秀昭、卢克刚、何洪:《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西卷》,中国ISBN中心。,这是近年来收集广西民族器乐曲最为全面的著作。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乐器图片资料、综述、图表和民间器乐的述略和曲谱等;下册包括民间器乐里的吹打乐和锣鼓乐、祭祀音乐以及宗教音乐的述略和曲谱,还有班社简介和乐人小传、部分乐器形制图和后记等。收集了广西世居民族乐曲共713首,分为民间器乐曲、祭祀音乐和宗教音乐三部分。民间器乐曲按独奏和双奏曲、芦笙乐和合奏乐曲分编。独奏和双奏乐曲之下又以吹奏乐、弹弦乐和擦弦乐曲为序。合奏乐曲则按丝竹乐、吹打乐和锣鼓乐类进行排列。祭祀音乐按照各个民族所特有的风俗习惯编排。宗教音乐则按佛教和道教先后为序。

对广西民族乐器综合研究的论文有:袁丙昌的《广西民族乐器纵横谈》②袁丙昌:《广西民族乐器纵横谈》,载《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对广西民族乐器的生态、分布、古乐器和特色乐器以及乐器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介绍。李颜汐的《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构想》③李颜汐:《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构想》,载《北方音乐》2015年第21期。解析了如何将广西民族乐器融入艺术、旅游、教育和市场等,来达到传播乐器的目的。狄松菊的《广西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④狄松菊:《广西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载《黄河之声》2019年第13期。对广西民族乐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在其《由七弦乐府项目引发的广西民族乐器传承创新问题思考》⑤狄松菊:《由七弦乐府项目引发的广西民族乐器传承创新问题思考》,载《北方音乐》2016年第16期。借助七贤乐府项目的活动,分析广西民族乐器的发展现状,思考广西民族乐器的发展之路。周旋的《七弦乐府引发广西民族乐器传承创新问题研究》⑥周旋:《七弦乐府引发广西民族乐器传承创新问题研究》,载《艺术品鉴》2020年第3期。通过了解七弦乐府在广西民族乐器传承和创新当中的作用,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广西民族乐器。周利琳、张闽和董平文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乐器传承与保护》⑦周利琳、张闽、董平文:《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乐器传承与保护》,载《艺术家》2018年第1期。介绍了广西博物馆出土乐器的现状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出土乐器做进一步的挖掘和发展。周楼胜的《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中的传承与发展探究——以广西为例》⑧周楼胜:《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中的传承与发展探究——以广西为例》,载《歌海》2018年第1期。在高等院校中以乐器演奏课程为载体、以相关的理论研究为支撑和学生实践为依托来达到传承和发展广西民族乐器的目的。马娟的《器乐教学,任重道远——以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为例》⑨马娟:《器乐教学,任重道远——以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为例》,载《黄河之声》2009年第15期。同样强调将广西民族乐器引入学校教育中达到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文章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qngbxyxb.cn/qikandaodu/2021/0213/619.html



上一篇:回归或融合:广西村落民俗体育双轨制发展路径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广西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构建研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投稿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版面费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