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青年扶贫微课堂”开讲啦! 东盟青年:给中国

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8 11: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部分参与者合影。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青年参考》记者?张昊天 过去的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一年。今年,中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提

部分参与者合影。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青年参考》记者?张昊天

过去的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一年。今年,中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提前10年完成。中国共产党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青年一直是脱贫攻坚的先锋队。在这场伟大的战斗中,青春的力量无处不在涌动。 2020年最后一天,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广西青年联合会、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承办的“青年扶贫微课”项目启动仪式在南宁举行。

“青年扶贫微课堂”项目是“未来之桥”中国-东盟青年领袖培训项目框架下的创新项目。它探讨了中国青年和青年组织致力于扶贫的典型案例。以短视频、课件等新媒体方式向东盟青年领导人介绍中国扶贫政策和成果,促进中国与东盟减贫经验交流,推动双方青年构建区域合作伙伴关系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近百名中国和东盟青年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启动仪式。

青年是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

启动仪式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吴伟,说中国的减贫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地区发展的故事、家家户户的奋斗故事,也贯穿了中国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使人们过着美好的生活。其中,无数中国青年在共青团等青年组织的团结带领下,以志愿者、村干部、返乡创业者、扶贫工作者等多种身份,通过产业扶贫,教育、就业、创业、扶贫。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消费扶贫等举措,在中国减贫道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有益的经验。

目前,“青年扶贫微课堂”项目已在广西、陕西、山西等地拍摄了4部主题短片。在《爬上这座山,你就可以到达》中,主人公杨海强的故事引起了世界各地青年代表的共鸣。

和许多深入一线的基层干部一样,2016年,共青团柳州市委杨海强走进了三江侗族自治县杜东镇林略村。看到的是交通堵塞,资源稀缺,天气恶劣,教育水平不发达。作为90后,他并没有被这些难倒。相反,他在走访调研后,瞄准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业布局,实施重点突破。

杨海强介绍扶贫经验。主办方供图

在杨海强和4000多名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知名的林略村迎来了一系列微小而深远的变化。农产品电商业务已建立,微信群已成为订购新鲜牛肉的渠道。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带来了就业和收入……青年人的智慧和汗水,加上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资,滴滴一点一点改变了美丽而贫穷的村庄,让这里的人们爬了过去翻山越岭,到达他们向往的生活。据了解,截至2020年11月20日,林略村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635.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挂牌,5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脱掉他们的帽子。

“在中国,有很多年轻人积极投身于扶贫事业。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做什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国际部副主任潘英婷希望通过“青年扶贫微课堂”项目,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她说,和东盟国家一样,中国也有许多美丽但贫穷的小山村。像杨海强这样的干部走进大山,不仅带来了年轻的劳动力,也带来了更多的创新理念、对市场政策的把握,为山村的孩子们带来了开阔眼界的机会。

正如拍摄团队在拍摄过程中听到和亲眼所见,今天,深山深处的老人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年轻的创业者在城市设立工作室,孩子们上中学。城市。为了读书,有的已经考上了更远的大学…… 林略村发生的变化,是中国脱贫攻坚的缩影。 “青年扶贫微课堂”将告诉人们,在中国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发生了许多值得记录和启迪的人和事。

东盟青年热议中国脱贫经验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地区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合作模式,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典范。 .以此次“青年扶贫微课”为契机,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中国青年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起了与会东盟国家代表的强烈关注。他们在积极评价中国脱贫攻坚成就的同时,也结合各自国家的实际情况讲述了自己的经验。

文章来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qngbxyxb.cn/zonghexinwen/2021/0818/1727.html



上一篇:新华全媒+丨新时代青年,很行
下一篇:新华全媒+丨新时代青年,很行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投稿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版面费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